(一)上游多晶硅行情
自2012年11月以來,多晶硅企業受歐債危機影響,以德國、意大利為首的歐洲諸國大幅削減光伏產品補貼,光伏產業增速放緩,加上歐美“雙反”,導致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跌,市場持續低迷,至2013年上半年降至11萬元/噸左右,所有多晶硅企業均處于虧損的狀態,從去年10月底以來,絕大多數多晶硅企業停產,下游光伏企業也紛紛停產,整個多晶硅行業處于極度蕭條的局面。2013年下半年以來,多晶硅價格逐步上揚,從11—12萬元/噸升到15—16萬元/噸,今年長時間穩定在16—16.5萬元/噸左右,對于有實力的幾家名列前茅且有配套冷氫化裝置的廠家,增大了生產負荷,另有一部分多晶硅企業也恢復部分生產負荷。
(二)國內三氯氫硅行情
我國三氯氫硅裝置總產能約80萬噸,由于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多晶硅企業紛紛停產,使得市場需求的大幅度萎縮,三氯氫硅企業被迫大面積停產,川渝兩地三氯氫硅廠家停產后至今都未復產,全國來看,一直未停而減負荷生產的三氯氫硅廠家僅有4—5家。
隨著下游多晶硅市場的回暖,三氯氫硅行業部分企業率先復蘇。目前,唐山三孚、河南尚宇等企業開工率已恢復到100%,寧夏福泰、荊州華翔等開工率也逐步提升。近日三氯氫硅成交價為4800元/噸(出廠含稅價),據了解,送到四川和云南的到岸價大約在6200元/噸,市場也增加了一些需求,但量小。從三氯氫硅目前生產成本來看,正常的成本應該在6000元/噸左右,有些廠家氯化氫不計成本,那么可以減少1200元/噸,成本約4800元/噸左右,可以維持生產。對于大多數氯化氫要計成本的三氯氫硅廠家而言,送到含稅6200元/噸的價格依然是處于虧損,再加上生產裝置已經停了2年之久,腐蝕情況一般都嚴重,要恢復生產則檢修成本很高,如果產量低,不盈利,則都不愿意花費資金恢復生產。
從多晶硅企業紛紛上馬冷氫化裝置的現實情況來看,今后多晶硅企業外購三氯氫硅的量將會大大減少,有的做到全循環生產,可能就不會再外購了,因此針對多晶硅服務三氯氫硅的行情長期來看將難以大幅度的恢復。下一步,三氯氫硅企業應堅持走多元化道路,將目光投向有機硅領域,加大硅烷偶聯劑等市場開發力度,才能力爭早日走出困境。